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清明連假即將到來,也是旅遊旺季,但全球武漢疫情持續蔓延,許多人早已取消出國旅遊行程,而轉往國內戶外活動。然而,為避開人潮擁擠的空間,不少人換選擇進行自然旅遊或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,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,出發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,做好行前醫療諮詢,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,留意早期症狀,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,安心玩平安歸。
登山賞景量力而為 事前須知4要點
高海拔地區的風景往往引人入勝,但也要考量自身體能,量力而為,並做好事前風險評估與預防性用藥。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:
撇步1:行前就醫諮詢
登山可強化心、肺、血液功能,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,但隨著高度增加,大氣壓力逐漸下降,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,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、低壓的環境時,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、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;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、氣喘、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,建議於行前4至6週,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,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,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。
撇步2: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
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常見用藥包含:acetazolamide、nifedipine、tadalafil、sildenafil、dexamethasone等,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,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,遵醫囑指示用藥。
撇步3:上山後時時警覺緩慢爬升
除了用藥預防外,飲食應盡量以低脂為主,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、飲酒等行為;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,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,放慢速度,注意保暖,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,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。
撇步4: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
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、噁心、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,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;一旦發生步態不穩、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,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,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,則有致死的風險。
【延伸閱讀】
葉克膜、心室輔助器、全人工心臟怎麼分? 醫師解析心臟輔助儀器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45627/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45627/更多健康資訊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