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MamakTalk ~: 「興趣、能力、價值」屬於你的生涯金三角,你都想清楚了嗎?

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

「興趣、能力、價值」屬於你的生涯金三角,你都想清楚了嗎?



工作貫穿我們的人生,職業生涯是一場馬拉松,我們都希望是用熱情在跑,而熱情從何而找?

文|陳韋丞 職涯規畫/生涯諮詢師

這系列第一篇〈轉職是一件好累的事:如何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?〉提到「興趣-能力-價值」的生涯金三角,不曉得有沒有人想問:大家常說的熱情和天賦又在哪裡呢?跟興趣和能力又差在哪裡呢?

這部分的論點百家爭鳴,在進入職業世界比對之前,我先跟大家分享自己對於熱情天賦的看法。


圖片|作者提供

我認為興趣和能力各自都有更高階的概念:熱情和天賦。

熱情 VS 興趣的雞蛋理論

為什麼有些人擔心興趣變成工作,就不再能夠當成興趣了?這對我來說,就是「興趣」和「熱情」的差異。

在我的分類中,熱情是興趣的高階概念。
熱情和興趣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:「我們可以為了熱情承受許多痛苦,但興趣無法。」

如果一個興趣不只是單純的生活小調劑,而是可以為了那件事情,忍受許多辛苦困難,這就可以稱得上是熱情,是興趣可以當飯吃的關鍵。

以電競選手來說,喜歡打電動不是唯一的門檻,選手們為了精進自己的技術和表現,可以花非常多時間研究戰術、搭配演練,甚至到了手腕肩膀有些職業傷害的地步,能夠付出這樣的條件,才是興趣職業化的關鍵步驟。

我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,歸納出一個熱情和興趣的雞蛋理論。熱情就像蛋黃,興趣就像蛋白。

我們對於很多事情有興趣,但這些興趣背後的高階共通因素,才是真正的核心,指向我們熱情的所在。我們對於熱情領域有強烈的喜愛,也因此延伸出對於周邊相關領域的興趣。

舉例來說:我以前就知道自己喜歡心理學、職場發展、天賦熱情、人力資源等概念,後來進入職涯諮詢領域,發現職涯諮詢領域當中,有我喜歡的幾乎全部元素。當時我才體會到:在這些興趣背後更吸引我的東西,原來就是我的熱情所在。

因此我也常跟來訪者探討,興趣背後的真正原因。

曾經一次我用自己研發的職遊旅人牌卡協助諮詢時,有個應屆畢業生挑選了化學工程師、獸醫、醫師、動物飼養員等牌卡,他把這些歸成同一類,並說出他從小對動物的熱情和相關故事。在敘說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,他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熱情:動物。於是我們就把這個熱情元素納入他未來的職涯發展進行討論。

因為成就感而培養的興趣

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人認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。當然事情都有各種脈絡和緣由,我發現通常這類興趣跟成就感有所關連。

大家在討論職業價值觀的時候,都會提到成就感的重要性。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,如果逐漸勝任、特別擅長、做出名聲、被大家重視和需要、滿足了內在需求,我也相信這樣的情況下,會累積出興趣甚至熱情

有時候我們不一定是喜歡那事物本身,而是喜歡伴隨那個事物而來的其他東西。

能力和天賦

到底有沒有天賦存在?我的經驗是有的。

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,關於天賦的判斷方法。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,學生時代各個科目的學習狀況都差不多,不過物理特別爛,國文特別好。

物理爛到完全聽不懂,台上老師從頭到尾講的內容我都無法吸收,補習花了很多時間也只能搶救在及格邊緣,更可怕的是,成績出來我通常也不知道自己對在哪裡、錯在哪裡⋯⋯度過了非常可怕的高中時期。

國文雖然很好,但對於文學的喜愛跟真的要念中文系還是有些差別,也沒有想把職業作家當成目標。如此度過了迷茫的選擇科系時期,後來想要透過念心理系了解自己。

成長過程中對於天賦的概念,非常嚮往卻又無法踏實感受到。一直到接觸職業生涯諮詢的時候,狀況大幅轉變。

剛開始接觸這方面內容的時候,我就發現自己很能夠了解這個領域的知識。看過之後就很容易知道這個理論要說什麼、這個工具怎麼用,知道如何運用在實際場域,甚至還能舉一反三,有自己獨特的觀點。因此我非常確信自己在這個方面是有天賦的。

除了領域屬性的能力天賦 (職涯諮詢、心理諮商、人力資源等等),還有一般屬性的能力天賦 (人際、表達、思考等等)。有天賦的能力,會比沒有天賦的能力更容易培養,在市場中也會更有競爭力。

不過很妙的是:我們經常會忽略自己的天賦線索,認為那些是很自然簡單的事情。因為我們很擅長、自然而然就能做到,所以也覺得大家應該都能做到吧!沒什麼特別了不起的。但其實不然。

很多時候對一個人來說輕鬆容易的事情,對另一個人來說有如登天之難。

我和一個好朋友的特長就差異很大:他擅長「行動」,先做了再說,一邊嘗試驗證,也不太害怕犯錯;但我剛好相反,我擅長「思考」,希望有計畫之後再實踐,不想出錯。

習慣先行動,就是他的強項、我的弱項;
習慣先思考,就是我的強項、他的弱項。

在天賦部分,我常使用的工具是蓋洛普的 34 天賦優勢測驗。這份測驗題目設計採用強迫選擇、避免全部皆高的狀況,目的在於突出相對強勢的特質。

萃取的層次也很剛好,34 個特質很具體,搭配原本的書一起看,可以對工作上的優勢發揮有初步的方向。不過如果要進行測驗、看更完整的測驗說明,需要花費一筆費用。所以通常會先直接用書中揭露的訊息討論。

還有一件奧妙的事:天賦經常隱藏在我們的痛苦中。

這個部分會在下一篇的內容討論。

熱情和天賦可以帶來複利效應

熱情和天賦,是在興趣和能力之上的高階概念。如果要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、幾十年的職業生涯,在基礎的生涯金三角之上,進一步掌握熱情和天賦的方向,思考這些元素如何融入在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當中,會是長期來說最有投資報酬率的領域。

熱情和天賦,是我們樂在其中、天生擅長的事情,如果持續投資,就可以獲得複利效應,就如同年利率 1% 和年利率 5% 的差異,短期來看差距不大、但長期來看就會有雲泥之別。

職涯是一場馬拉松、是長期戰,採取長期主義的人才會獲勝到最後。


圖片|Photo by Isaac Wendland on Unsplash

第二階段:外在三角形,職業世界的比對

我們終於把第一階段內容談完,進入到第二階段。

內在三角形最能直接預測的,是外在三角形當中的「職位」。通常充分探索一個人的興趣能力價值、熱情天賦之後,就可以開始進行職位的選擇。

職位:最直接的工作內容,也是大家最常見的問題

通常在諮詢流程中,會使用職遊旅人牌卡,裡面有較為常見的 100 種職業選項,讓來訪者可以根據前面的探索,仔細挑選最後三到五個方向。

在進行職涯諮詢時,許多人經常不了解到底有那些職業類別,如果只能在少數個職業當中挑出一個,硬是讓自己套上不合腳的鞋、不合身的衣服,當然會有各種痛苦和困難。

一旦選項擴充到一百個,相對來說,就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。

產業:大環境會影響實際層面和心理層面

除了職位,產業也有影響。透過內在三角形的探索,也會同時發現我們喜歡的主題領域、工作型態。

每一種產業都會有相對應的產業特色,包含產業目前在上升期或是衰退期,這會影響實質上的工作機會和待遇。

也許你喜歡傳播媒體領域,但是那樣的工作型態你無法接受;沒有進行變革的傳產很穩定、大概也能繼續做很久,不過可能你就會覺得非常無聊。當然,再怎麼樣討論平均狀態,也還是會有特例,所以只是概況的評估,增加我們找到適合環境的機會。

產業的評估,除了實際面的機會和待遇,也包含了我們是否會喜歡和適應那樣的環境。

有位朋友對於助人工作一直非常嚮往,很希望他的工作能夠對於其他人有益處、能提供幫助。但他的職業類型本身是面對電腦的工程師,而且是比較能提供客戶服務的專業範圍,因此我們轉向產業的討論,從醫療保健和教育輔導的產業當中尋找機會。

(延伸閱讀:「每個選擇,都有背後的代價」轉職前,你該跟自己討論的三件事

公司:企業文化和主管風格的影響

大家常聽到:離職,不一定是錢的問題,他可能只是想要離開他的主管。

每個人都有個性,企業會有特定的文化、主管也有自己的風格。藉由內在三角形的討論,我們可以開始預測自己適合怎麼樣的公司和主管。

有些人喜歡安全穩定的制度、有人想要充滿冒險和挑戰的氛圍;有人希望主管可以清楚交代 SOP、但也有人不希望主管管太多太嚴。

如果性格和主管衝突、和企業衝突,即使再怎麼喜歡這份工作和同事,我們遲早也會選擇離開。
像我是很追求自由獨立的個性,因此如果待在組織當中,會希望主管授權、給我足夠的空間發揮;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人,最後發展成自由工作者,然後就回不去了(誤)。

內在與外在的平衡

先看內在,再看外在,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範圍,再對應到職業世界比較高價值的區域,避免一開始就追逐高價值區域,但最後適應不良還是放棄。

也絕對不是只看內在,單純鼓勵人追逐天賦熱情,是不太負責任的作法。外在環境的現實條件也很重要。

現在因為少子化的關係、老師的職缺日漸下滑,許多流浪教師在各個學校的甄試來回奔波,如果及早思考其他的教學路線:補習班、線上家教、社區大學等等,或許會有更寬闊的眼光,避免走投無路的痛苦。

內在和外在都會持續變動,職涯發展是動態的結果

很多人想要找到一個能做一輩子的職業,但我們忘記人會變、環境也會變。

我們在 20 歲、30 歲、40 歲的不同階段,興趣稍微轉變、某些能力更加成長、一些追求也有調整,這時候如果還固守原來的選擇,反而會帶來持續的痛苦。

此外,我們也對世界有很多誤解,認為現在的職業、產業、公司應該不會消失。人總是期待一切都可以長長久久,但許多事情早就已經有改變的跡象。

不論是你我、感情、環境,都是這樣。當環境改變、機會流動,在那個當下重新評估和轉換,趕快跟上下一個時代的規則,會是比較有智慧的做法。

所以說,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,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。

開車開到一半,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、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,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 GPS 系統,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。

如果什麼都會變,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?還是有的。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、某個職業、某個公司,這些都是當下較佳滿意解的結果。

長遠的職涯規劃,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。

(同場加映:43 歲轉職的勇氣:不要讓年齡干擾你的任何選擇

透過我們的內在三角形和最後一篇要討論的生命三角形,找到我們想要的大方向,這就會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、北極星。

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:人力資源、心理諮商、職涯諮詢、演講、教學、建立系統⋯⋯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方向,只要屬於這個範疇的事情,我都很願意嘗試和創新。

我不斷嘗試新的機會、認識新的朋友,想要認識善良的人、有趣的人,和他們成為朋友,然後和喜歡的朋友們一起工作,這就是我對自己職涯的追求和想像。

如果說有沒有一個特定的主軸,那我想應該會是:「把每個人放到屬於他的位置。」

阿德勒說,每個人最主要的生命任務有三個:工作、友誼和愛。

我一直相信:如果一個人能夠找到對的位置,他的生命就很容易會是開心和快樂的。

但願你因工作而喜悅。

下一篇就是系列的終章了,討論的範圍會從職涯實際面昇華到生涯意義面,感謝大家看到這裡,我們繼續往前走最後一小段路吧!

(推薦閱讀:轉職是一件好累的事:如何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?

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


-->

Share this interesting post:

You might also interested i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