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MamakTalk ~: 給準爸爸們:趁寶寶還沒出生時,去做好這些事

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

給準爸爸們:趁寶寶還沒出生時,去做好這些事



當你感覺突然就成了父親,一切來得太容易不知而所措,研究指出,在寶寶出生前如果做到這幾件事,寶寶出生後你能更加倍地得到回報。

新手爸爸面臨孕期時,他們一開始會遇到的問題是,有了小孩將對生活帶來哪些影響。這通常是他們一直思考的問題,大多數的爸爸並不清楚他們即將面對的情況可能會帶來重大轉變。很多人清楚為人父母對於家庭與社交生活的影響,譬如日常生活會出現變化、伴侶關係改變及家庭的財務負擔加重。

但是對柯林等某些男性而言,他們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這份工作,也就是他們能否勝任父親一職。

以身作則對我是一種困擾,因為我一直想做個成功的人,得到父母和朋友的肯定,我也希望女兒這樣看待我。

所以,我不希望別人認為我失敗,也不想讓女兒長大後變成失敗的人。

我想確保自己有好好照顧和扶養她,確保別人知道我是一個好父親。

─芙蕾雅(六個月大)的爸爸柯林

關於這方面最早出現的一項研究中,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(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)社會學家蒂娜.米勒(Tina Miller)追蹤一群新手爸爸進入父親身分的情況。

其中一位受試者回想當初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當爸爸時這麼說:「你因為自己的技能或個性而得到工作⋯⋯。至於父親一職,你很容易就能得到,而且輕易得嚇人。你會想,我可以勝任嗎?我能應付得來嗎?我真的不知道。」

然而,就我對新手爸爸的觀察,這種想法一閃即逝,不但不會持續造成焦慮,反而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定義自我,接受新的角色、身分或觀點。在我研究的許多爸爸發現,作為父親這件事會激勵他們增進自己的能力,以確保自己成為孩子的好榜樣,儘管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偶爾會無法達到自己設下的高標準。(延伸閱讀:爸爸新手日記:看妻子身體難受,我能做什麼?

雖然這種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,但好處是,當爸爸可以提升男人的自尊心與信心。我可以說,對於絕大多數訪問過的父親而言,當爸爸的感覺就像終於找到自己的天職一樣。

即便是想像中難以接受父親身分的男性,例如年輕人或缺乏適當模範的男人,我們也會發現這個角色讓他們得以摒棄專制或不負責任的刻板印象,或是受到他們的父親所留下的影響,轉而效仿不同的模範,重新設定自己的角色與擺脫過去的陰影。


圖片|來源

在美國,擔任助產士的麻塞諸薩州大學(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)博士珍妮.佛斯特(Jenny Foster)指出,孩子的觀感驅使波多黎各的年輕父親捨棄黑道生活、早死或入獄的連帶風險,以確保能陪伴孩子成長、照顧與支持並作為他們最重要的榜樣。對這些年輕爸爸而言,人父的身分徹底改變了生活與未來,讓他們從幫派混混變成盡責的父親。

但是,身分改變最大的父親族群之一,或許就屬育有小孩的同性戀,譬如賽門:

對於長大成為同性戀的我來說,從來沒想過要當爸爸,這點也是決定出櫃非常困難的一部分。我永遠不會當爸爸,永遠不會有小孩。顯然,我接受了這點。

二十幾歲時,我完全不在意這件事。事情本來就會如此。

結果,世界變了⋯⋯我們遇到彼此,很快就在一起且相處非常融洽。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很幸運,有一間舒服的房子、生活無虞⋯⋯。

這些條件正好適合讓我們育養小孩。

──黛西(六歲)和比爾(五歲)的爸爸賽門

直到不久前對大多數的男同性戀來說,成為爸爸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社會對於同志領養小孩的觀感與人工生殖法規的限制,加上孩子在異性核心家庭中長大最恰當的錯誤觀念,讓許多男性明白,自己因為性向的關係永遠無法為人父母。

然而,在某些國家,大眾的態度已有所轉變,人工生殖的法規也解除了限制,如今,身為同性戀的男性實際上是有可能成為父母的,原本捨棄父職身分的他們,需要重拾希望、認知為人父的責任並勇敢承擔。阿德里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:

我一直都想要有小孩。我記得十四、十五歲時在朋友圈出櫃。而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,「天啊!同性戀不能生小孩耶!」這一直深深地打擊著我。

之後,隨著年紀增長,我知道同性戀其實還是有可能當爸爸的。

於是,我一直都非常渴望有小孩。

起初,感覺有點像是,「我不能沒有留下自己的一部分就離開人世!我不能就這樣消失!」但現在,這不再是問題了。

──茱蒂(七歲)的爸爸阿德里昂

就我研究的同性戀父親而言,「父親」這個身分有時非常難為,因為他們沒有太多同性教養的例子或模範可以效仿,許多人也發現,很難在同性戀身分與明顯有性別區分的父親角色之間取得平衡。基於這些原因,同性戀者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將為人父母,不一定會得到異性戀伴侶所期待的那種一面倒的正面回應。

不過,比起異性戀者,同性戀父親在身分上擁有一個強大優勢:父職角色比較不受性別所束縛。依社會俗成,異性戀的夫妻關係中有一個母親與一個父親,而這些角色及其牽涉的所有關係都由性別定義。但是,在同性戀的教養關係中,父母的角色相對彈性,可以根據伴侶兩人的長處或傾向調整,並非依性別而定。

在英國,同性戀父親的人口至今仍然非常稀少,但在我訪問過的同志爸爸都利用這個彈性建構自己的角色。對賽門與他的先生卡勒姆而言,他們依照傳統的異性戀父母的模式,卡勒姆從事全職工作、負責賺錢養家,而賽門則全心全意地扮演好他所謂「媽媽」的角色:

這顯然與文化和性別有關,但我感覺自己適合當媽媽,因為我喜歡處理家裡各種事情。我接孩子放學;他們晚上睡不著覺時,會要我哄睡。他們需要人照顧、安撫,或是有任何瑣事,大多會來找我。我覺得自己像是個母親。

──黛西(六歲)和比爾(五歲)的爸爸賽門

相較之下,阿德里昂與諾亞利用不被性別界定的情況,扮演真正共同扶養孩子的父母,不受任何分配家務或倡導母親作為主要家長的文化規範所限制。

我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。我們領養女兒,靠自己的力量安頓一切。我們處於同等的地位,一起去了解我們的寶寶,而不是像異性戀家庭那樣,「噢,孩子在妳的肚子裡待了九個月,你們有密不可分的情感,做父親的感覺就像是外人一樣。」

──茱蒂(七歲)的爸爸阿德里昂


圖片|來源

對於現代西方同性戀家庭中的爸爸而言,新穎的同性父母教養型態所帶來的彈性,讓他們更能成為盡責的父親。沒有數世紀文化與傳統的枷鎖,身為同性戀的爸爸得以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。

不可否認,成為爸爸這件事會改變一個人。但是,這些變化早在把孩子抱入懷中前,便已開始。隨著伴侶懷孕,進化機制使荷爾蒙與伴侶同步化,個性也會變得一致。在你撫摸妻子的孕肚、對寶寶說話唱歌的同時,建立情感的強力荷爾蒙催產素與多巴胺也開始發揮作用,驅使與未出生的孩子形成依附關係—如果你的想像力夠豐富,這項工作也會比較輕鬆。

孩子出生之前,體內的睪固酮含量減少、性格轉變;對外交際、尋求家庭以外的刺激的欲望會下降,對於全新經驗與親密社交互動的接受程度則會提升。此時,你準備當爸爸、與伴侶一起養育孩子。彼此對於家庭的面貌有共同的目標與願景。你正在準備成為一位父親。

一切的科學機制背後的現實意涵是:倘若你在伴侶懷孕的九個月中置身事外,之後就有可能嘗到苦頭。你現在為了與寶寶培養感情所付出的努力,在未來寶寶出生後,就能得到千倍、萬倍的回報。因此,無論你感覺多麼可笑,都應該試著對胎兒說話,跟他/她聊天、唱歌給他/她聽,還有摸摸他/她。如果你喜歡英國喬叟(Chaucer)的故事,就唸給寶寶聽,只是要讓他/她聽聽你的聲音。(延伸閱讀:我家德國老公的真實告白:當「年輕爸爸」的十個好處

試著想像寶寶的模樣,他們會是什麼個性?長得像爸爸或媽媽?你們會一起做哪些事?你會是哪一種父親?趁現在還不用照顧新生兒時,可以花時間與伴侶、家人、朋友聊聊;寶寶出生後,生活將會如何,以及可能會怎麼做。擔心即將出現的變化是正常的,但萬一你的心情從擔憂變成焦慮,便應該與親近的人或健康與社福專業人員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恐懼,或者到網路上尋求他人的協助。

記住,現在照顧好自己,代表未來能在寶寶出生之後提供完全的支持,為你的新角色、新家庭與新生活全心奉獻。

本文摘自安娜.麥菁《父親養成指南: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,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》。由馬可孛羅文化授權原文轉載,欲閱讀完整作品,歡迎參考原書。


《父親養成指南: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,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》

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


-->

Share this interesting post:

You might also interested i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