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
當F1或Indy 500以「純賽車」模式推向極限時,60年代的歐洲開始以量產車作改裝,在一般賽道或封街賽肉搏,平民化的賽車運動很快在歐洲土地發展起來,早期沒有明確的參賽車規格,吸引很多私人改裝廠的戰車下場較勁,強弱車隊的區隔非常明顯,為追求公平性,賽會先以當時FIA制定的A級組規格(排氣量介於2500c.c.-1600c.c.)去限制比賽車,才有我們耳熟能詳的BMW E30 M3、BMW 635 CSI、M-Benz 190E、Volvo 240等的歐系車,甚至Toyota Corrolla也曾參賽過,而這場賽事就是WTCC的前身-ETCC「歐洲房車錦標賽」,這些經典車往往在不同時期的ETCC競賽中擁有出色的表現。
過去ETCC並未得到FIA的關注,根據A級組在80年代的規定,所有參賽車的同款市售車必須在新發表的一年內達到2500台的銷售量,除了維持市售車的模樣,允許一定幅度改造引擎和底盤,而FIA持有的世界賽均以汽車製造廠的競爭為主軸發展,以A級組規格來推廣的話,單憑比賽車的改造幅度就把很多車廠否決了,在沒有把握的勝算下是不會輕易投入賽事,因此ETCC從A級組改換到FIA的Super 2000級別(1997年),在嚴謹的改裝規格下,以不超過2.0升NA引擎的四門市售車為主軸的房車賽,吸引很多我們熟悉的Ford Focus、Peugeot 307、Honda Civic等廠隊投入,也容易聚集更多觀眾,並能為車廠達到有效的宣傳效果,漸漸的ETCC知名度變高,甚至在2005年得到FIA欽點為國際賽事並推廣到世界各地,從此ETCC升格為WTCC,至今發展了12年。對車廠而言,WTCC可說是拿盃的必爭目標,因為它能拉近全球車迷與生活化量產車的距離,同時採用分站賽的形式並按照FIA賽制積分,以排位賽成績決定正賽的發車順序,在約50公里賽程的激烈肉搏後頒發車手和車廠兩個獎項,促使濃厚的房車賽文化、激揚的人氣和成熟的商業運作都達到巔峰,已是FIA旗下高等級的場地國際房車賽。
隨著科技的進展,愈來愈先進的技術應用不斷將賽車的性能升級,各廠隊搭載更具競爭力,規格也逐步向GT或方程式等級看齊,如WTCC在2014年從Super 2000升格到Super 2000 TC1,許多私人車隊的開發財力陷入困境而退出賽事,甚至有的分站低於16輛賽車而停辦,為了延續賽事,今年增加較低階的WTCC2級別,讓部分現役車隊能投入其中,以擴張參賽車的數量。
WTCC賽車介紹
FIA的Super 2000級別專為房車賽而設,可分為場地賽和拉力賽。以WTCC為例,賽車的同款市售車銷量須達標之外,搭載的NA引擎不超過2000c.c.(AWD/4WD僅限拉力賽),底盤以量產車為基礎,防滾籠鐵定不能少,而變速箱可使用Xtrac序列式或原廠5MT,為減少成本,賽車基本上很少搭載電子輔助系統。因應引擎的downsize,到了2011年開放1.6升四缸渦輪引擎以取代原先的引擎規格,輸出升到280hp。而2014年升格的Super 2000 TC1,改變輸出至380hp,維持1100kg的車重,同時升級懸吊、煞車和空力套件。
英國BTCC房車賽介紹
BTCC(Brit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)屬於英國在地的房車賽,共9個分站,也採用FIA積分賽制。截至2011年改用TCN1級別,即2.0升渦輪直噴引擎,輸出300hp左右,並統一用Xtrac六前速序列式變速箱和AP Racing煞車系統,也保留前/後驅車的參賽規定。比賽規模吸引不少廠隊參賽,並將它看作影響在英國乃至歐洲市場銷售的要點,推出在英國銷售的主力車型參賽。
德國DTM房車賽介紹
DTM( 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)也是以量產車為基礎的房車賽,至今有17年,每年設有10個分站,其中6站在德國境內,其餘分站則在歐洲其他國家。集結速度、高科技和職業化的DTM,無論賽車規格、車手水平或車隊組織等方面在所有房車賽中屬於最高貴的等級,曾被譽為「裝上房車的F1」。賽車限制在4.0升以下的V8 NA引擎,最大輸出達600hp,且應用碳纖維單體座艙和寬體套件,比賽時車隊不能跟車手通訊,全憑自身的經驗在場上攻防,激烈程度不亞於F1。
轉播資訊:https://www.fiawtcc.com/live-streaming/
文章來源:Goo車訊網
The post 最早用量產車P.K的世界巡迴賽(WTCC) appeared first on 必PO TV.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