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Google 從生活遇見的親子課題反思現代家長教育,當家長與師長不能建立認錯的典範,孩子又如何學會承擔失敗的責任心?
今天我還是要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。
第一個故事是,上週六和我師兄在大安森林公園練功的時候,我師兄跟我講了一個故事。
其實嚴格說起來也不太算是故事,故事的主角我認識,我也帶過,是一個武術隊的小朋友。
我師兄目前在新北市的國小、國中以及高中和另外一位朋友一起帶小朋友的武術校隊。其中一個國小的小男生,我跟我師兄都覺得這個小孩天資蠻不錯的,身體素質也好,雖然沒有像周星馳功夫一樣天靈蓋噴出一道靈光。但真的算是蠻不錯的。
我本來很看好這個小朋友,畢竟現在認真想要從小學武術的人,真的也不多了。但是週六才知道,原來這個小朋友退隊了。我很驚訝,問我師兄為什麼。
我師兄很無奈的說,其實不是小朋友不想學,還是小朋友從國小變成國中的時候,成績倒退了 10 幾分,家長覺得很不開心,就叫小朋友去退隊。(推薦閱讀:淡定的教養,一流的孩子:心靈成長比學前教育更重要)
從頭到尾,家長沒有問過小朋友的意見,沒有過來找校隊的教練討論,也沒有瞭解為什麼小朋友的成績退步,沒有想過要怎麼去改進。就是要小朋友來拿退隊單,然後退隊。
我師兄和另外一個教練朋友都覺得很可惜,但是沒辦法,現在這個世道,家長最大。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就比較有趣,因為小朋友退隊之前,報名了一場比賽,比賽的名義是用校隊的名義參加。但家長認為,小朋友為什麼不能比賽,我們就是要參加比賽。
學校的教務處和教練都覺得有點困擾,因為如果要這樣,那小朋友要用什麼名義參加呢?他又沒有師門,也沒有參加校隊?那要怎麼代表學校出賽呢?
於是一開始校方和校隊教練協調,說我們這邊會退費給家長,但小朋友不能以學校的名義參賽,畢竟不是校隊的一份子。但家長還是很強硬的說,不行,他們一定要出賽。
其實小朋友以個人的名義參加,照道理來說也沒有不行,只是就沒有了學校校隊的相關資源,但因為家長強硬的態度,導致校方也蠻不開心的,最後小朋友還是出賽了,但是小朋友的心情受到這些影響,導致最後表現不佳。
我聽完之後覺得很悲哀,我認為,如果沒有什麼太多的意外的話,這個孩子毀了。毀在一代失敗的教育。當然恐龍家長的相關議題,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,但是觸動我的,卻是我師兄的另外一句話。
他說,他現在在國小、國中教小朋友,理論上,在這些幼苗身上,我們應該要看到未來的希望,但是從這些小朋友身上,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。(推薦閱讀:台灣教育缺的不是優秀的孩子,而是優秀的老師)
另外一個故事比較短,是我看新聞看到的,新聞的大意是,一個小朋友在某某建築不小心走路跌到,撞到地板上當初施工完留下的水管頭,臉部被水管頭割傷,要縫好幾針。
於是家長非常生氣,要告市政府還是相關單位,說為什麼這個水管頭會在這裡,他不應該要在這裡,這是政府的錯!於是畫面的另外一端,政府的某某單位的某某官員非常無奈的說,應該是當初工程結束留下來的水管頭,他會請有關單位再去調查。
基本上這就是廢話了。我相信類似的事情,你我都曾經看過,甚至親身經歷過。其實平心而論,甘水管什麼事情,我們總會有跌到的時候,不小心跌倒或許是自己沒注意。但這些類似的故事都讓我想到一件事情。
我想要探討的不是僅僅是家長多恐龍這件事情,我想探討的是,我們即將要失落一整個世代的世間道。
這個道理,叫做認錯。
今天我們在這世界上蹦出來,不是每個人都是生而知之,而是一片混沌。你要說人性本善嗎?還是人性本惡呢?我認為都不是,人性本無善惡。因為我們根本都還不知道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。而有了善惡,你才能進一步去歸納對錯。(推薦閱讀:五個原則從小培養金錢觀,養成孩子的責任心)
對錯隨風易俗,一個時代正確的事情,在另外一個時空背景下,可能就是錯的事情。
但是善惡卻是直指人心。最簡單的善惡判定標準就是,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是對的而去做為善,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還是去做為惡。以此大致的歸納世間的善惡。
但是要分辨善惡之前,其實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去知道對錯。小孩子會知道對錯嗎?其實並不會。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典範。
比如說,小時候你會不會有一個經驗是,你做了壞事,一時間心裡很開心,但是過了一段時間,你心中還是會有一個負疚感,你還是覺得怕怕的。比如說,小時候我爸媽可能會告訴我你做壞事的話,神明都知道。於是我做壞事的時候,都會覺得:哎呦,怎麼辦,神明都看到了。
圖片|來源
但後來回想這實在非常愚蠢。但重要的是,它讓我在做壞事的時候有了一個負疚感,這樣的負疚感從何而來,從典範、從經典、從教育、從身教言傳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小需要唸一些很莫名其妙的書,比如說論語,比如說孟子,比如說老子,莊子等等的書,根本有看沒有懂,這些人講話怎麼都同一個調調,迂腐到不行。
但經典與家教,其實形塑了我們最初對於對錯的瞭解,我們心裡才會有一個底線,雖然不全然正確,但不至於走偏太多。
我不認為所謂的經典一定是正確的,每個經典都有它背後特殊的時代背景,有些東西,不見得適合當代,但有些流傳千年的道理,總還是有參考的價值。
我這個人追求自由自在,但是過了這些年我才慢慢懂得,所謂的自由自在,來自於自我約束,來自於自我檢討,而這樣的過程,才能醞釀真正的大自在。
但現在的小朋友,不見得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,但他們觀察到了,喔,原來不管我做了什麼事情,只要跟媽媽爸爸講,他們都會去「教訓老師」、「教訓學校」、「教訓這一整個社會。」,於是他們做了錯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做錯,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,而我做了不好的事情也沒關係,不要被抓到就好。(推薦閱讀:同理心練習:理解他人的情感,而不是急著批判)
所以他們失去了所謂的負疚感。未來的日子裡,也不會太懂得認錯。
我們現在的社會上,充斥著「不認錯」的文化,不管是小孩、家長、甚至公司的同事、主管,不論他們階級多高,不論他們權力多大,我其實都覺得有點悲哀。
認錯是自知的開始,而自知之後才能進步。老子說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名。」,孔子也說過:「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
每個時代都會有不認錯的人,但是一個社會的風氣,有可能讓不認錯的人更多。或許我們這個時代要更好,要從最簡單的一件事開始。
那就是認錯。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