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員邱昊奇用平易近人的散文,跟你訴說工作如何影響著他——原來演員吸引我的,正是因為它象徵著失去,反映著我對於失去的深層渴望。
「你認為演員這份職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?」你問。
「失去。」
只要將時間拉長,每個人都會產生變化,這樣的想法你我應該都認同。無論是興趣、愛好、性格、信念、記憶,都會緩慢而連續地變化,緩慢到如果不刻意找一位朋友說說你幾年前的樣子,你幾乎不會發現它的差別,偶爾你也會有「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」的錯覺。
演員這份工作特別的地方在於─相較於正常人生緩慢而連續的變化,它提供了一個強制性的機會,讓一個人產生快速且斷裂的變化。
在戲劇場景中,我狂放地哭著,笑著;我強勢地索求,弱勢地屈從;我誠摯地表達自己的愛,坦然地承認自己卑鄙的念頭;我說服、利誘、妥協、自欺、憾恨。
在快速且斷裂的變化中,我逐漸意識到「我」的失去,更準確地說,關於「我」的意識正在失去。
但是這一切並不讓人驚恐,因為失去的部分並不是成了黑洞,而是有某些新的東西填補進來。
原來演員吸引我的,正是因為它象徵著失去,反映著我對於失去的深層渴望。
「我啊,連我自己都可以失去。」
「連我自己都可以失去」不是指生命的失去,也不是自我毀滅的傾向。
我不希望它被理解成某種悲觀主義,我想描述的是「我認為我一定該是怎麼樣」的想法也可以失去,而且每分每秒都在失去,而這樣的失去讓我想起了忒修斯之船的故事。
神話裡的雅典國王忒修斯回到故鄉之後,他的船被拉上岸,再也沒機會出航。島上的居民為了守護這段歷史,盡全力地維護修補這艘船。風吹日曬雨淋,先是換了船身、船尾的木板,最後桅杆也必須更換。
直到某一天,連最後一片原本就在忒修斯之船上的木材,也被新的木材取代了。現在,我們面臨了一個經典的問題:它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?
你我也與忒修斯之船一樣,人類身體的細胞往往會規律地更新。七年,我們身上所有的細胞都會汰舊換新一輪,在我身上所有的「材料」就會和七年前完全不同。當材料全被更換的我,還是原來的我嗎?或者說,我們七年換一顆腦,七年換一顆心,七年過完一輩子?
儘管自我意識感覺起來是連貫一致的,但那也是記憶系統製造出來的幻覺。好比我們想像大腦是間擁有上億員工的大公司,每分每秒都有離職與新進的員工在交接,幾年之後,這間公司所有的員工將會和現在完全不同。但如果你去問每一位員工,他們依然會認為自己身處於與幾年前完全相同的公司。
為了讓我們能正常過日子,記憶系統巧妙地縫補了這些人格特質上的變化,讓我們產生了「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如此」的覺知。
藉由記憶系統,我們可以確知,儘管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些不同,但那還是我。
回想你上輩子,噢,我是指幾年前的你,看待生活與情感的方式和現在早已不一樣,想必幾年後更是。你感知世界的方式變了,對於情感的詮釋也大不相同,匯集而成的概念和想法更是截然不同。
舞台上的演員沒有幾年的時間可以過上汰舊換新的一輩子,演員隨時準備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存在,而這樣怪誕的存在強烈地暗示著──我隨時可以失去我自己。
在角色面前,所有「我認為我必定是怎麼樣」的念頭都可以被拋棄,也值得被拋棄。舞台上快速且斷裂的變化逐漸在我心中濃縮成一個概念──人沒有什麼不能失去,且必然失去,或許所有我以為的擁有都只是錯覺。
雖然說一位演員不能帶有強烈的「自我」上台,必須抱著失去一切的覺悟,但也不代表他可以腦袋空空,連台詞與角色的記憶都一併失去。唯有一件事不能輕易失去,我們無論如何必須記得──我,是歷經了無數事件,不斷變化至今的存在。
歷經了無數事件,並不斷變化至今的我至關重要,這個概念能讓我們不被記憶系統製造的幻覺給限制住。
自我意識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的人,以後也會一直這樣下去;甚至認為人活在世界上就應該要如此,因為其他人也一直都是如此。
(推薦閱讀:《孤味》導演週記|我看見的徐若瑄,所有相遇都視為「自己人」)
不過,只要我們認真回想自己七年前的上輩子,甚至十四年前的上上輩子,回望當時的所思所想,比照現在的興趣、愛好、性格、信念,就可以輕易地破解這個幻覺。
換句話說,我們回顧過往,正是為了能夠「好好地失去」。一旦意識到自己是可以變化的、每分每秒都因失去而持續變化,就會燃起一份責任,想為自己的改變負責。
畢竟我們重複的每一件事,每一個思考的習慣,都會在大腦的神經突觸間建造橋梁,這些以秒為單位的摧毀與建造都在影響我們的認知。
確實,我們的成長無可避免地受到社交模式的劇本、文化脈絡以及信仰上的典範影響,但同時我們也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存在。當我們累積的經驗愈豐富,就愈有能力去質疑外界所提供的人生地圖,為自己尋求更好的方向。
正是因為我們是歷經了無數事件,不斷變化至今的存在,所以必須為自己的改變負起全責,這樣我們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,不用全依賴外界的肯定,任人宰割。
要宰,也必須是我們親自動手。
(同場加映:邱昊奇專文|誰說一定要先愛自己?)
誤打誤撞的成為了演員的我,是幸運的。幸運的是,演員快速且斷裂的變化,開啟了一連串關於失去的探索。
無論你是不是演員,「失去」都值得被探索。與其讓你知道千篇一律的演員多能體驗豐富多變的人生,或多能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,不如與你分享我的困惑、我的慾望,以及我不斷變化至今的信念。這趟以失去為目標的旅程,將是為你開啟所有可能性的一把鑰匙。
「你認為演員這份職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?」
「失去,一個人在不斷失去之後,竟然可以愈來愈好,特別是「我」的失去。」
本文摘自邱昊奇的《沒有別人,怎麼做自己?:在改變之前,我們都是表演者》。由遠流授權原文轉載,欲閱讀完整作品,歡迎參考原書。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