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遭到性暴力,不是我們任何一個人所樂見的。然而當傷害發生後,我們該怎麼做,讓身心痛苦的孩子們,有能力再度面對這個社會?
萬一孩子遭受性暴力怎麼辦?
當爸媽知道孩子遭受性暴力時,第一個反應通常是「孩子的話是真的嗎?」因為我們會下意識的不想相信,自己的孩子會遭遇到這種事。特別是當加害者是家人或親戚時,會更難以接受。
但是不管怎樣,都請爸媽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話,更不能怪罪孩子。
一定要對孩子說的話:
- 媽媽爸爸相信你。
- 這件事不是你的錯。
- 不是因為你是壞小孩,才發生這樣的事。
- 雖然差點就完蛋了,不過幸好你說出來了。
- 在那個情況下,就算其他小孩也會跟你一樣,大家都沒有辦法。
- 只有那裡受傷,並不是全身都壞掉了。
- 你會生氣是理所當然的。
不可以對孩子說的話:
- 那是真的嗎?你不是在說謊吧?
- 你一定要報復!
- 你為什麼去那裡?
- 我不是說過不可以跟那個人玩嗎?
- 你應該要更小心一點!
- 我不是說過,要小心那種人嗎?
- 我不是說過,不可以跟任何人走嗎?
- 你為什麼不早點說?
- 你不要再說了!
- 現在不要說,之後再談。——首爾向日葵中心(安東憲)
圖片|Photo by Trym Nilsen on Unsplash
當爸媽確認孩子遭受性暴力的時候,請馬上報案,然後帶著孩子立即到醫療院所診療驗傷、蒐集證據。
在處理過程中有任何問題,都可以直撥「113」二十四小時保護專線,或與各縣市的性侵害防治中心及被害人保護協會聯繫,都能提供家長專業的協助。
在韓國設立的向日葵中心就是為了性暴力受害者、性買賣受害者、家暴受害者成立的機構。除了二十四小時的醫療支援,還有法律上的支援。若還在猶豫要不要報案,也可以打電話到上述機構諮詢。
在最快的時間內要做的事情是,詢問孩子並確認事情的來龍去脈,最好可以現場錄音或錄影,這樣做是考慮到萬一事後必須上法庭,與加害人在法庭攻防時,或許用得上。
有一點必須注意,家長絕對不能提出「那個叔叔那樣做吧?」或「是在叔叔家發生的吧?」這種誘導性的問題。這些問題會被解讀成,爸媽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才問的,在法庭上可能會造成不利。
爸媽必須問:「是誰那樣做了?」「那是在哪裡?」「那時候幾點?」「他摸了哪裡?」等開放式問題。也就說不要提到特定的人、時間、場所,而是讓孩子自己想好之後再來回答。
等孩子回答之後,再詢問更詳細地細節:「那個叔叔穿怎樣的衣服?還記得嗎?」「啊,是藍色褲子嗎?是怎樣的藍色呢?是牛仔褲那種藍色嗎?」像這樣繼續提出具體問題,讓孩子回答。
當然絕對不可以逼問孩子。爸媽要記住孩子現在的情緒非常混亂和不安,務必先使孩子安心後,再慢慢提出問題。問題都問完之後,也不要忘記鼓勵孩子:「我知道妳很痛苦,謝謝妳願意說出來。」
爸媽當然也可能無法冷靜的對孩子詢問相關問題,因為遇到這種情況時,相信父母也極度驚慌,容易發脾氣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就不要勉強自己。請求專家的協助,讓專家詢問孩子,並錄音、錄影。
跟提出問題同等重要的,就是找到可以作為證據的物品。孩子當時穿的衣服,加害者的指紋或唾液沾到的玩具等,整理好後,也一起帶去報案。能夠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拿過去是最好的,儘可能不要超過七十二小時。
現今科學搜查技術相當發達,即使過了一段時間,依然可以透指紋或唾液鑑定找出犯人,但時間越短準確度越高,所以越快越好。孩子的身體上也可能有加害者的指紋或唾液,所以先不要幫孩子洗澡。
還有就是檢查監視器畫面。現在到處都裝有監視器,問題是影片的保存時間並不長,可能一二個月之內就會被刪除,因此要儘快要求調閱監視器。
也有些爸媽會想立刻搬家,這是必須慎重考慮之後才能做的決定。特別是被同社區的人施加暴力後,必定會想馬上離開那個地方。可是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性暴力是自己的錯,因此,必須和孩子充分商量後再做決定。
準備偵查與等待判決時
如果將來可能要上法庭,就必須找律師。一般人面對法律時常常感到不知所措,因此最好有律師幫忙,若因為經濟上有困難,也可尋求法律扶助。
上韓國搜尋網站 Naver 或 Daum 可以查到性暴力危機中心發表的「性暴力絆腳石」、「性暴力墊腳石」名單。墊腳石名單是在調查和判決過程中,為了性暴力受害者人權而努力的人,而絆腳石名單則是造成二次加害的人。
有件事情可能一般人並不知道。那就是韓國民眾可以對警察、檢察官、法官提出迴避申請。只要提出迴避申請,就可以更換負責人。
因此如果發現負責事件的警察、檢察官、法官等在性暴力絆腳石名單上的話,就可以提出迴避申請。這些人除了在調查和判決時讓性暴力受害者變得不利,還可能造成受害者更大的傷害,這些都是為保護受害者而制定的。
有些爸媽為了快點結束案件,而接受加害者的賠償金。孩子知道時或許會懷疑爸媽是不是真的為自己好吧?
通過金錢來解決,孩子的痛苦並不會消失。對孩子來說,比起性暴力本身,這樣的事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。如果真的因為不得已而接受賠償金的話,那至少把這錢用在孩子的心理治療上。
有關賠償金的制度也是必須改變的。因為拿了賠償金,有可能會讓受害者被誤認為為了錢故意這麼做。在先進國家中,不會讓加害者和受害者直接協商金錢,而是通過國家機關評估加害程度後,要求加害者賠償受害者。
性暴力事件確實會對受害者造成巨大傷害,但之後的過程若沒處理好,所造成的傷害會更大。可惜的是在調查過程中經常發生二次傷害。因此,為了不讓孩子在過程中再次受傷,爸媽要常常跟孩子說:「這不是你的錯。」同時常常稱讚孩子:「謝謝妳有勇氣說出來。」
幸運的是在 ME TOO 運動之後,社會上關於性暴力事件的調查和判決態度已有了明顯的改變,這是我在判決現場感受到的事,世界正慢慢改變中。
(你會喜歡:韓國 #Metoo 第一槍 專訪徐志賢:在那之後,我一直努力表現出幸福的樣子)
孩子與父母都需要心理治療
爸媽最擔心的部分是,孩子因為遭受性暴力,而產生的不安反應會持續多久,以及萬一孩子一生都感到痛苦的話,又該怎麼辦。
其實性暴力傷害是可以被治療的,透過合適的心理治療可以讓孩子的後遺症大幅減少,還可以幫助孩子以「悻存者」的身分,過上正常的生活。
針對國小低年級以下的孩子有遊戲治療,國小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則主要是諮詢治療,也會把有類似經驗的同齡孩子聚在一起進行的團體治療。憂鬱症狀嚴重的話,也會使用藥物同步治療。
孩子需要哪種類型的治療必須通過心理評估和專家相談後決定,但不論怎麼做,在過程中都需要爸媽的耐心和支持。
我也建議爸媽要接受心理治療,不是跟孩子一起參與治療,而是以性暴力受害兒童的爸媽身分,另外接受心理治療。
當孩子遭受性暴力時,爸媽多半會感到自責,會自我怪罪「我應該更多加注意孩子」、「如果沒有把孩子送去那裡的話」、「如果當時沒讓孩子一個人在哪裡」、「身為媽媽的我居然不能更早發現」。
性暴力不是孩子的錯,同樣也不是爸媽的錯,毋庸置疑那全是加害者的錯。
每天面對因受到性暴力而痛苦的孩子,爸媽也可能飽受折磨,產生憂鬱症狀。為了孩子,爸媽一定要努力穩住自己,因為父母的情緒會如實傳遞給孩子,如果爸媽無法獨自承受這些壓力的話,一定要接受心理治療。
家長們可以通過各地區的性暴力防治中心尋求幫忙、接受心理治療,或和其他遇到相同情況的父母聊聊也會有幫助。
經過幾週或幾個月的心理治療後,情況變好的例子非常多。
(同場加映:比欺凌更可怕的,是孩子被欺凌了不告訴你)
然而性暴力後遺症在隱藏一段時間後,很有可能會再發。看似痊癒了,而中止心理治療後,過了幾年或孩子已成年突然出現憂鬱症的例子很多。
即使不記得幼兒時期遭受過性暴力,在青春期開始有月經之後,也可能出現奇怪的行為,對男朋友異常執著或相反地過度厭惡男性,婚後生了女兒,莫名地嚴格控管女兒等,可能有各種後遺症出現。
因此,不論是孩子或爸媽都應該把眼光放遠,任何需要的時候,都可以尋求心理治療。
本文摘自孫京伊的《這世界很亂,你得和女兒談談性:不尷尬、不怕問,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》。由采實文化授權原文轉載,欲閱讀完整作品,歡迎參考原書。
《這世界很亂,你得和女兒談談性:不尷尬、不怕問,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》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