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青少年的焦慮,美國學校啟動「心理健康假」,希望孩子勇敢說出心中的不舒服,並勇於求救。心理健康假跟病假有何不同?如果沒有心理健康假,又該怎麼當孩子的心理健康偵探?
圖片|來源
新學期的開始,不少學生面對較難的功課、新的班級、老師或學校,在適應上感到辛苦。
此時,美國奧勒岡州的學生,可以運用一項新的「福利」:當他們覺得壓力大、焦慮、心理不適時,每 3 個月最多可以請 5 次「心理健康假」,好好放鬆調適,不用硬著頭皮去上學,或是想辦法裝病留在家裡,甚至逃學。
這個新措施是由孩子們發起,一群高中生的建議獲得大人們認同。不過,奧勒岡州並不是唯一的例外。去年起,猶他州的學生也可以用心理不適為由請假。另外,各州幾乎都在校園藉由「心理健康週」、「心理健康月」,在課堂上告訴學生,不要忽視自己的「心理不舒服」。
心理健康假,讓孩子完整休息
心理健康假跟一般病假有什麼不同?當孩子請一般病假時,多半被要求在家裡還要自習、做題目、第二天仍要參加考試、交作業,但這些事讓處在焦慮中的孩子完全無法休息,只會覺得壓力更大。
這樣不怕被濫用嗎?正準備上大學的伊凡斯(Derek Evans)在讀山迪(Sandy)高中時,參與推動立法。他說,或許有人會濫用,但這會對更多人帶來正面的影響,尤其他發現很多同學根本就因此翹課,結果更不好。
的確,孩子、尤其是青少年們焦慮、甚至憂鬱的現象,愈來愈普遍,甚至自殺。在奧勒岡州,自殺就是 15~24 歲人口的第二大、5~14 歲孩子的第三大死因。
提早偵測孩子的焦慮指數
「心理健康假」讓人們有機會看到孩子的求救訊號。否則,當孩子因為心理不適而出現頭痛、拉肚子等症狀,或裝病、找藉口不上學時,大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況已經需要幫助,而忽視了這個問題。推動法案的議員海特(Cheri Helt)認為,「心理健康假」有望帶來新的文化,人們可以接受有人說「我很掙扎、我很難受」,而且對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、關心他們。
學生們建議的理由還包括,當人們感冒不舒服時,不用忍著病痛上學,可以請假休息,盡快恢復。如果心情也生病了,當然也需要休息,而不是硬撐著,裝作若無其事、壓抑情緒。
除去這些心理因素,孩子的心理焦慮也會帶來更嚴重的實質衝擊。舊金山的兒童心理師凱瑟(Nina Kaiser)指出,在正常狀況下,人腦會一直偵測環境中的變化、辨識危險。但是在焦慮時,腦子就會像家中的偵煙器跟防盜器壞掉一樣,喪失偵測環境變化與決策的敏感度,這會對孩子帶來更大、更全面的風險。
隨時留意孩子的壓力徵兆
不管實際上有沒有「心理健康假」,專家們都提醒父母要留意孩子可能遭遇壓力的徵兆:
- 生活面:作息與習慣改變,例如失眠、早晨賴床變嚴重、不喜歡出門或運動、一回家就關在房間、不愛與人互動、沒有胃口。
- 生理面:體重急遽上升或下降、常喊頭痛、肚子痛、拉肚子、異常疲倦等平時不常發生的現象。
- 情緒面:變得較自我中心,認為別人針對他、討厭他、找他麻煩,喜怒反應起伏大,容易暴躁,更加多愁善感。
- 學習面:對原來喜歡的科目、功課、活動提不起勁、拖延,或成績明顯滑落。
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狀況,除了跟孩子晤談、請教老師或是心理師,也要鼓勵孩子多出去走走,參加不同的活動,接觸不同的人,轉移情緒。
延伸閱讀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