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MamakTalk ~: 跟他們在一起,我總是感覺越來越糟:你知道「人際剝削」嗎?

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

跟他們在一起,我總是感覺越來越糟:你知道「人際剝削」嗎?



「其實關係裡的問題無所遁逃,也無須遁逃。」分享給你 8 個思考人際關係時,可以幫助你面對自己與人群的有益提問。

關於人際剝削的八個提問

人生的幸福與痛苦,都與人有關,因為我們一生都活在關係裡頭,而痛苦,就來自於關係裡的剝削。差別只在於,你是被剝削的人,還是剝削別人的人。但是無論被剝削,還是剝削別人,最終都一樣,個個是輸家,沒人是贏家。

首當其衝,是被剝削的人。被剝削者情緒變得低落,甚至憂鬱,習得無助,對於自己有著更加強烈且負向的評價,對於生活失去控制感,對於人生,乃至於未來,則是感到絕望,甚至染上不好的行為,來逃避或作為情緒宣洩,甚至是罹患嚴重的精神疾病。

而長期剝削別人的人,並沒有比較好。因為身邊的人陸續遠離,無論是直接逃離,還是拉開遠遠的心理距離。他不是孤芳自賞,曲高和寡,而是待在自己親手建築的牢牆內,懊悔盤旋在心中繞,吶喊只有自己聽得到。

每個人都一樣。我們都在意社會的眼光,我們都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。在人際關係裡,我們都希望被接納,都希望能安身立命,能有個自在並且安心的避風港。然而生命裡最大的風雨,往往都在家裡;最痛苦的劇情,往往都是人情。無論是親情、愛情、友情或各種場域裡的情感羈絆與人際關係。

當關係裡的痛苦解決不了,每個人都會好想逃,逃到另一段關係裡,逃到天涯海角。只是我們就像蝸牛,背著同一個殼,去到下一個地方。殼裡面的風暴,會在下一個地方繼續上演,甚至掀起更大的驚濤駭浪,接著又變成另一個想逃的地方。反覆著,循環著,最後讓我們過著糾結與痛苦的一生。

其實關係裡的問題無所遁逃,也無須遁逃。只要願意面對,持續學習,用對方法,我們一定能夠在關係裡,找到可以調整的地方,讓這段關係逐漸變得舒適及安穩,讓此地成為你想回去的家。只是我們都有著思維上的盲點,還有情感上的糾結。

什麼是思維上的盲點?例如無效的信念、過時的觀點。而什麼是情緒上的糾結?例如高漲的憤怒,過度的恐懼及擔憂。

思維讓我們用錯了方法,情緒侷限了內在的能量,所以幾次嘗試失敗之後,負向經驗就變成了密密的網,讓我們不再嘗試,放棄努力,束縛了自己,也扼殺了關係變好的可能性。(延伸閱讀:如何維持情緒健康:衝破人際關係的高牆

那麼,人際剝削到底是什麼?它是怎麼產生的?又是如何作用?常見於哪些人?長期下來會有怎樣的結果?真的有避免及改善的可能嗎?


圖片|來源

關於人際剝削的八個提問:

一、什麼是人際剝削?

人際剝削(Interpersonal Exploitation),它的起源是,當一個人無法處理個人內在的議題,例如貧乏、空洞、自我中心、自卑、低自尊、自我效能感低落、自我價值感薄弱、負向自我形象、負向情緒⋯⋯,乃至於不完整的自我,因而在人際關係中,以透過不公平的方式,讓人感到不愉快,甚至是殘忍的方式壓榨對方,意圖使人來完成自己的目的。

而目的是什麼呢?就是符合自己心中的價值,補償自己內在的空虛,轉移自身問題的焦點,來獲得暫時性的情緒緩解,或者藉此擁有對於生活及人生的控制感。

人際剝削的方式,不一定是直接威逼、恐嚇及要脅,更多時候,是間接,甚至是變形,也就是反向的方式。

例如作為「弱者」。因為弱者往往最能站得住腳。弱,可以獲得外在他人的同情與包容;弱,可以更加肯定看來是弱勢,實則是剝削的行為,有其合理性。因為我深信著,我就是這麼可憐脆弱,我就是如此善良柔弱,也因此行為背後真正的動機、起源及脈絡,更是難以釐清。

旁人看不穿,自己看不清,所以也就更難走向改變這條路,讓人際關係裡,因剝削造成的所有痛苦,最終成為了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。

二、為什麼會有人際剝削?

因為我們都有著從原生家庭而來的生命課題,我們也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碰碰撞撞,持續累積著負向情緒。

而這大至生命課題,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及碰撞,都有著內在黑洞持續在呼喚。有些是我們的心理狀態,有些是負向情緒。它們必須要有對應及出口,讓心理狀態現身,讓情緒流淌出來。而人際剝削,就是它們現身及流淌出來的方式及手段。

三、如何辨識人際剝削?

辨識,從你的感受作為起點。理性是學習,感性是天生。當你主觀感受上出現不舒適、不好受,甚至已經感到痛苦難捱,這些都是提醒的訊號。只是我們往往忽視不理、壓抑,甚至自以為能夠駕馭。而抱怨,也是一個辨識的參考點。

四、人際剝削為什麼會難以辨識?

因為我們都想做個「好人」。因為我們的文化,也是如此鼓勵著。所以對於好女人、好男人有著各式各樣的要求及標準,沒有因時、因地、因事,還有因人而調整。

但是,「好」錯了嗎?「好」並沒有錯,錯是錯在這裡的「好」,是浮濫的好,是鄉愿的好。是自以為正義,自以為良善的好,沒有原則,也沒有洞見。

當我們持續當個自以為是的好人,不管是在同溫層裡取暖,或者為了符合社會文化及傳統的價值觀,我們就會在假象裡面,持續自我感覺良好;覺得我的痛苦、犧牲及委屈,有著忍辱負重的使命,顧全大局的光輝。而且身邊的其他人都是這麼做,社會上的多數人也是這樣過來的。

但是別忘了,其他人、多數人選擇的方式,泰半都是隨波逐流;獲得的結果,就是「不滿意」,擁有的感受,都是「不好受」。此外,難以辨識的原因,還有「驕傲」。在這裡,我要特別提醒的是,「弱者」心中的驕傲。

強者的驕傲,我們能理解及推想。真正難以辨識的,是屬於弱者心中的驕傲。因為驕傲,正是否認問題的根源。越是驕傲,越會否認問題。對於自己持續,但卻有毒的行為模式,自己對他人的錯誤理解及詮釋,更加固執,並且堅信不移。

弱者心中的驕傲,多半難以被看到,包含他們自己。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哀傷、委屈及可憐,而這非常違反我們的直覺。我們常無法理解弱與驕傲怎麼會畫上等號,怎麼會是天秤的同一邊。

五、人際剝削最常發生在哪些人身上?

內在空洞貧乏、內在自卑及無能感、低自尊、低自我效能感、低自我價值感、負向自我形象、有著各式各樣負向情緒的人⋯⋯乃至於擁有不完整的自我的人,都有可能。因為它是一個循環的歷程,在原初關係裡的壓抑及困難,往往會被帶到後續的關係裡,進行剝削及破壞。

六、最容易人際剝削他人的是哪些人?

往往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人。無論是剝削別人,還是被剝削的人,都有不願意

面對自己的一面。

這是一切的起點。尤其我們要清楚辨識出關係裡所有可能的既得利益。也就是,如果沒有任何好處,那麼惡性循環的關係,也是無法維持的。

例如一個在關係裡忍氣吞聲,且離開職場多年的人。若要他們離開關係,可能就會面臨到經濟上的難題;而待在關係裡,就不用面對重新進入職場的考驗,承受著不確定性的折騰與不安,還有生活品質變動的風險。而「既得利益」是人人都不願意承認的,但唯有看見與承認,才能終止惡性循環,看到突破點。

最容易剝削他人的人,通常有著更明顯的「自我中心」傾向。為了模糊自身問題的焦點,為了轉移注意力,為了填滿內在的空虛,讓痛苦高漲的情緒能夠暫時緩解,或者藉此擁有對生活的控制感。

透過剝削,讓別人必須退讓、配合及妥協,來服膺自己的需要。因為我的需要,比你的更加重要;我的想法,比你的更是王道。

最容易被剝削的人,則有明顯的低自尊、低自我效能感、低自我價值感。他們有一部分內在,是無法相信自己。不相信自己的判斷,不相信自己的能力,甚至不相信自己的感受,不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。

另一部分的內在,則是太過恐懼。別小看「恐懼」兩個字,恐懼是我們一生都要對抗的課題。除了恐懼的內容有一大部分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之外,還有恐懼也會讓我們限縮自信,喪失能量,連嘗試都不試,直接舉起白旗。

人際關係是持續變化、交互作用,相當複雜的系統。而上述心理狀態及特質,並不是全有或全無的概念,而是每個人都會有,如同向度,由少到多;在不同關係裡,表現也會各有不同。

七、一個長久被人際剝削的人,會變成如何?

每一個崩壞的人,都是從正常開始。被剝削的人,剛開始還能維持社會功能,能夠工作,能夠往來於各種人際關係中,能夠維持一般生活。但是久而久之,心理狀態及人格就會變得扭曲,就像毒素流淌在血液裡面,所以遠觀不明顯,但是細節卻逐漸彰顯,陸續現身。

你會開始覺得,他變得怪怪的,但是又說不上來。例如想法偏激、情緒不穩、行為失控,這些都是從程度輕微,逐漸變得程度劇烈,從只有一點點,到影響全面。然後,他們可能會在其他關係裡,去剝削別人。更可能出現身心症狀,例如憂鬱、焦慮、飲食失調、睡眠障礙⋯⋯等。甚至是傷害自己的舉止,例如自殺嘗試;還有傷害別人,無論是精神暴力,還是肢體攻擊。

八、我們該如何面對人際剝削?

如何面對人際剝削?其中的關鍵,就是願意面對。願意面對,才是變好的起點,也唯有願意面對,那麼,這本書裡的各式心理師處方箋,才會有被用在關係裡的可能。

面對什麼呢?就是「自己」。辨識出屬於自己的課題,接著承認自己的課題,擔起自己必須改變,還有接下來,成長的責任。


圖片|來源

應對方法,化為具體步驟是:

1. 感受先行:

你必須學習「了解自我情緒」,也就是情緒覺察、情緒辨識、情緒理解。

情緒覺察,就是你感受到你被剝削了,例如被羞辱、被貶抑、被軟土深掘、被得寸進尺⋯⋯而感到生氣、委屈、焦慮、憂鬱⋯⋯等相關情緒。簡言之,覺察,就是發現自己「有」不舒服的相關情緒。(延伸閱讀:阿德勒的幸福學: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

情緒辨識,則是進一步分辨出不舒服的情緒,到底屬於哪一種情緒。是焦慮?還是憂鬱?是生氣?還是委屈?還是全部都有?只是一時之間,難以辨清。

情緒理解,則是更進一步去看,引起上述情緒的相關線索。對象、時間、環境,還有自己的狀態又是如何,也就是當下自己的狀態,也可能導致對情緒理解的誤判。

2. 及早處理,永遠不遲:

關係裡的剝削及痛苦,往往都是日積月累,直到無力可回天。而到了定型的那一天,就是陷入惡性循環,因為百廢待舉,想要改變,更是難上加難。

所以,要化為具體行動,就是及早設立界線,認識清楚自己的底限。該說的,該拒絕的,該表態的,無須客氣多禮,或者不好意思。

因為「不好意思」反映出來的,其實是自己的內在課題:例如自卑、自我價值感低落⋯⋯然後你會發現,問題又回到了原點,就是不完整的自我,讓人際剝削得以成立,並且持續運作,痛苦不已。

我們都想要過好我們這一生。而人際關係又是影響我們對於人生滿意與否的關鍵。所以在關係裡,就要學著不被人剝削或者剝削別人。

擁有人生主導權,你才能過上你想要的人生,不是複製著前人的版本,最後哀嘆過一生,而是能成為自己人生真正的贏家。

痛苦抑或幸福,懊悔抑或滿足,都是我們自己承受,也是我們自己享受。幸福始於自我的完整,還有人際關係的圓滿,只是這些從來都無法一步到位。但是,只要願意面對,學習改變,那麼過好這一生,絕對有可能;而且,就是「你真心想要的人生」。

本文選自洪培芸《人際剝削: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?78 個原則,贏回人生主導權》,由寶瓶文化授權原文轉載,欲閱讀完整作品,歡迎參考原書。


《人際剝削: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?78個原則,贏回人生主導權》

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


Share this interesting pos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