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還記得小時候每一次考壞了,爸爸媽媽的那句「沒關係,我們不怪你」嗎?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不是責備,但其實就是責備——因為你達不到我的期望,所以沒關係我不怪你。父母應該如何和小孩溝通?又該如何正向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?讓心理學家李松蔚告訴你,他的臨床經驗。
有一個跟我學家庭治療的學生,遇到一個小麻煩。她的女兒上了一年小學,因為期末考試成績不好,竟然開始接連兩天尿床。尿了也不吭聲,還是外婆摸到床濕了(外婆跟她睡一張床)才發現。問她為什麼尿床,她也不說。
用不著多麼高深的家庭治療理論,也知道這個現象多半不是生理上的失禁,而是跟心理因素有關。她在課上講這件事,其他同學都在猜測,一定是期末考試失利之後,父母的態度讓孩子緊張。
「你們給她的壓力太大了!」
「也沒給過她什麼壓力啊⋯⋯」學生說。
「她沒考好,你們怎麼說的?」
「就說,沒關係,盡力就好,爸爸媽媽不怪妳。」
你看你看,學生們抓到了線索——「爸爸媽媽不怪妳」,這句話什麼意思嘛!說是不責備,這明明就是責備了。孩子是能感覺到大人的期望的。大家開始議論要怎麼跟孩子談,才能讓孩子放鬆一點兒,就不會再尿床了。
我沒有去想這個,我問這個學生:「孩子尿床之後,有床單棉被可以換嗎?」
學生愁眉苦臉地說:「連續洗了兩床被單,再尿一次,就沒得換了!」
我說:「要是不夠,就再去買吧。」
大家以為我在開玩笑,都在笑。那個學生也說:「其實夠了,北京的太陽,曬一天也就乾了。」我說:「還是再準備一套吧,免得妳心裡慌。」
圖片|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劇照
這個學生很聰明,立刻領會了我的意思。過了幾天跟我說了新消息報喜,孩子再也沒尿過床了。我問她是怎麼做到的,她說她當天晚上睡覺之前囑咐女兒:「我們家有三套被單,可以輪流換,妳今天晚上尿床也沒關係。」
她事先跟外婆溝通過,外婆跟著幫腔:「對啊,洗個床單就好。」
女兒眨眨眼睛,有些不知所措。媽媽像平常一樣,親親她的額頭就去睡了。過了一會兒,她聽見廁所有響動,原來是女兒自己去廁所了。
孩子恢復了睡前如廁的習慣,問題消失了。(推薦閱讀:「妳有月經,妳很髒」印度月經羞辱,讓 12 歲女童選擇自殺)
其實這算不上什麼問題,或許只是一次偶然。也有其他很多解決辦法,比如父母直接訓斥孩子,「都多大孩子了還尿床!你羞不羞」;或者明確地下達指令,要求孩子睡覺之前必須去一趟廁所;或者像在課堂上很多同學們考慮的,跟孩子談一談她在考試成績上的壓力……這些辦法都可能有效,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在「尿床」這件事上投入了太多精力,太把它當成「問題」了。
大部分時候,當我們把問題當成一個「問題」的時候,會有助於儘快解決這個問題。但也有某些時候,情況剛好相反。我們越把問題看成問題,問題反而越嚴重,甚至越無解。這話有點兒像繞口令,我舉幾個例子吧:
有的孩子不愛寫作業,寫幾個字就開始分心,東摸摸西摸摸,父母只好每晚守在旁邊,心急如焚:「你快點寫啊!你知不知道現在都幾點了!」
有的孩子吃飯慢慢吞吞,怎麼催也沒用,父母不得已只能拿起湯匙餵,這樣倒是快了,但父母放下湯匙又開始煩惱:「多大了,還要餵飯……。」
每一個當老師的人,都遇到過這麼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,你批評他、罵他、說服他,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……他嘴上唯唯諾諾,但就是不改。
有一個朋友抱怨他的孩子不睡覺。每天晚上孩子在床上翻來滾去,對他來說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耐力戰。有時讓他很崩潰,「睡覺有那麼難嗎」。其實失眠的人或許有經驗,越是想著「今天千萬不能失眠啊」,越是睡不著。(推薦閱讀:爸媽總是插手孩子婚姻?你聽過「有毒姻親」嗎)
還有一個朋友在孩子便秘的問題上較勁,已經快一年了。她一直致力於養成孩子每天定時拉的好習慣。青菜、火龍果、香蕉還有優酪乳都吃了,但孩子往往在馬桶上只象徵性地「嗯嗯」兩聲:「沒有便便。」,媽媽的內心是崩潰的。
在這些情況下,能說大人對問題沒有足夠重視嗎?
恰恰相反,所有能想的辦法都想了,所有能發動的人也都發動了,可以說是非常重視,用心良苦了。然而重視的結果,有時卻會讓問題長期保留下來,甚至變成大人和孩子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鬥智鬥勇的一場拉鋸戰。
本文摘自李松蔚的《為什麼都是我的錯?》。由高寶書版授權原文轉載,欲閱讀完整作品,歡迎參考原書。
来源:Asia Travel Book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