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马来西亚没有火山地震,没有天灾」这种说法,我们从小听到大。除了水灾火灾之外,大马人都普遍以为火山地震不会发生在我国。对我国许多人而言,其他国家发生天灾,彷彿是透过玻璃橱窗围观一头巨兽,深信这只不过是远在天边的灾区人们面对的梦魘,绝对不会在自己家园出现。
图:诗华日报
然而,2004年12月26日得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大地震並引发海啸,给大马人抛下了一大震撼弹。那一次,大马人第一次见识到海啸的可怕。儘管如此,许多人还是深以为海啸始终是源自邻国地震,我国是不可能发生地震的。
事实上,印度洋海啸侵袭西马海岸的那一天,也是「我国无地震」神话正式结束的时候。此后,马来半岛出现了地震源。
图:诗华日报
地球就像鸡蛋,人类就是住在蛋壳上面。然而,这蛋壳部分,並不是一整块蛋壳,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、不停移动的壳片组成。这些壳片,叫做板块。移动的板块在彼此接触的时候,有时候会卡住。卡得越久,凝聚的应力就越大,以至突然分开的时候,就会以剧烈震动的形式释放巨大的能量。这就是地震。
太平洋板块是其中一块比较大片的蛋壳。这板块的边界,火山地震活动较为频密的那部分是呈马蹄形状,称为太平洋火环(Pacific Ring of Fire,或译为「环太平洋火山带」)。地表90%的地震,以及75%以上的活跃和休眠火山,都在这地带。
这火环的西部,是一块比较小的板块,名叫巽他板块(Sunda Plate)。马来西亚的位置就是在这板块中央部分,印尼群岛则在边缘部分。
从地理位置来说,马来半岛不但和太平洋火环保持一段安全距离,在巽他板块的位置也是在相对稳定的中央部分。所以,曾经有一段很长的年日,马来半岛经歷的地震都是源自邻国的震源,而东马则一直以来都有震源。
高估巽他板块稳定
「我国无地震」神话的基础,是在於过度高估巽他板块的稳定,以及认为马来西亚离太平洋火环「还很远」。
大地板块的边缘,因著长期的碰撞,使得这地带形成更多的断层(fault)。断层的发现与归类,是局限於人类的知识、仪器与技术。有不少地区的断层,是在更精准的仪器和测量方式面世后才逐一发现。
一些断层带很多年都没有任何移动跡象,就被地质学家们列为不活跃类型。然而,由於板块是不断的移动、变动,沉寂万年的断层带总有可能因著其他板块的碰撞而「甦醒」。
但根据GPS测量结果证实每个断层带都有移动迹象,其移动速度不一。
回到2004年大海啸。那场灾难之后几年,印尼又遭受两场大地震的蹂躪。就在这时候,马来半岛出现了震源。
西马多区断层已活跃
2007年9月12日,苏门答腊南部发生一连串强烈地震,第一场强达Mw 8.5级。11月30日至2008年5月25日,彭亨州武吉丁宜就发生了19次地震,强度是在ML 1.4和3.8级之间,震央都在武吉丁宜断层带。
2009年9月30日,苏门答腊南部发生地震,武吉丁宜也在10月8日至12月4日之间发生了7次轻微地震。同一年,而连突和曼绒也发生了一次地震,瓜拉庇劳则多达4次。这些事件意味著,武吉丁宜断层、乐巴断层、吉隆坡断层、以及芙蓉断层带,已经开始再次处於活跃状態。
总结来说,随着地层得改变,「我国无地震」之说,可以扔了。
此后,地震风险和耐震建筑议题,开始成为国內学者的论文材料。然而,过了这么多年,累积了这么多分析,却未见地震安全防范议题发展成社会舆论。
图:出处:2011年,马来西亚科学、工艺及革新部发佈研究报告书
填海土质低密度 土壤液化高风险 (诗华日报)
大马人对于天灾防范得意识还是不强,甚至还是认为大马“很安全”
早在80年代,本地专家已经开始关注地震安全防范议题。其中较早受到关注的,是土壤液化现象(soil liquefaction)。
土壤液化,顾名思义,就是原本是看起来扎实的土壤变成像液体那样的状態。如果在一个盆子里盛满潮湿的砂,例如从海边挖出来的那类,然后抓住盆子垂直往桌面或地面敲,盆子里的砂就会往下沉,变得更密集,水分却是挤到表面。在这过程中,水分还还不及挤出的时候,泥土颗粒就浮在水中,土壤整体就变成液体般的样子。
而1986年,时任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蓝利(Ramli Mohamad),就分析国內锡尾矿受地震影响而发生土壤液化的可能性。蓝利指出,我国一些曾经是锡矿区的地带,其中的锡矿尾是含有大量的砂和淤泥,有可能会因著邻国地震而出现土壤液化现象。他也提出一套计算方法,评估国內土坝的土壤液化风险。
作为参考,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地震,并引发最大溯上高40.1公尺的海啸。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第一个震级超过9的地震,也是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,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,加上其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及核泄漏事故,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,东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毁灭性破坏。
示意图:chinatimes
除了人人都关注的海啸及核电泄漏问题之外,距离灾区几百公里外的浦安是距离东京中心只有16公里的沿海城市,地震余波把人行道给毁了,房屋也震得倾斜,因为底下的泥土竟然液化成了泥浆。
从那时起,日本楼房大跌价,沿海地带的工程也跟着喊停。日本人劫后余生,对地震的破坏力犹有余悸,越来越多人不敢住高楼和沿海地带,特别是填海地段盖起的房子。
至今,其他国家发生的大型灾难还没敲醒大马人的警钟,填海计划在大马各地如雨后春笋。填海地带的土质是属於低密度,土壤液化风险是比较高。一些报告书列出较需关注的地区,包括柔佛依斯干达,以及檳州的斯里檳榔镇。
另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,是土壤把地震波震幅放大的现象(soil amplification)。一般而言,发生地震的时候,越靠近震源,震幅就越大。然而,地震波从高密度的岩石扩散到密度较低的土质时,频率会降低,幅度却是增加。一个相当贴切的形容,就是摇晃的果冻。这种效应,是称为场址效应(seismic site effects)。
2016年台南大地震(图大纪元)
这使得距离震源较远的低密度土质地带,遭受的破坏比震源附近地带还要严重。专家们在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首次观察到这现象。近期的案例包括2016年发生的台南大地震,震央在高雄美浓,遭受最严重破坏的却是在台南。
换句话来说,假设有天地震震央恰巧出现在大马附近海域,受伤的可能就是大马了……
登嘉楼肯逸水坝在 1984年下闸拦水。下闸后 3年之间,原本从未发生地震 的水坝地区,就发生了28次ML 2.6级至4.6级的地震。2010年 3月10日,又发生了一次ML2.6 级小震。今年2月24日,再 发生了ML 2.7级地震。(诗华日报)
人类活动诱发肯水坝 3年28地震
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(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Malaysia,IEM)在2005年发表一份地震议题立场文告(position paper),其中引述的文献,包括了关於本地市镇面对震幅放大的风险。如果邻国发生强烈地震,马来西亚一些地方虽然远离震央,也有可能会因著场址效应而遭受严重破坏,尤其是高楼林立而土壤密度较低的地区。
示意图:光华日报
除了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,人类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震。这包括化石能源开採、地热能开发、把工业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储存在地壳內部的碳捕集与封存(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),以及水坝工程。这类地震,统称为诱发地震(induced seismicity)。水坝工程造成的地震,称为水库诱发地震(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ity)。
水坝如果是建在断层带,水库的储水就有可能渗透底下岩石的缝隙,在板块形成类似润滑的效应,增加板块滑动的机率。筑坝地点的种种环境条件,决定诱发地震的可能性,以及相关地震是在下闸蓄水的时候就发生,还是过了相当多年日才发生。登嘉楼肯逸水坝,就是马来西亚的水库诱发地震案例。
隶属国能的肯逸水坝在1985年建成。这水坝在1984年下闸拦水,在肯逸河(Sungai Kenyir)形成一片大湖,把大约2600平方公里的森林淹在水底。在这森林底下,是登嘉楼断层(Terengganu fault)。下闸之后3年之间,原本从未发生地震的水坝地区,就发生了28次ML 2.6级至4.6级的地震。2010年3月10日,又发生了一次ML 2.6级小震。今年2月24日,再发生了ML 2.7级地震。
图:wikiwand
大马人篤信无地震 推广防震不容易
在马来西亚走过的61一个年头以来,都有发生海啸及地震的个案,但多数大马人还是笃信“大马零地震”这个说词,让天灾防范措施在大马无计可施。公共安全意识及人民的安全意思还低,在这样的社会推广地震安全意识,是不容易。
墨西哥拉响警报 大马应引以为鑑
墨西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2017年9月7日墨西哥恰帕斯州发生Mw8.1级地震。震中位置地质活动,百年以来是相当安静。强震发生后,隨之而来的是逾千次的余震。
图:info.51
9月19日,墨西哥市发生Mw7.1级强震。225人不幸丧命,逾40栋建筑物坍塌,另外大约3000栋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。与32年前同一天发生的Mw8.0级地震相比,这次的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相对轻微。
1985年的那场大地震,夺走逾万条人命。此后,当局展开长期的地震灾难防范措施和教育,並提升建筑结构条件。为了留住投资者,墨西哥市政府开始奖掖私人界的发展,大兴土木推行工程计划。
这两场地震,足以作为马来西亚社会的警惕。
其一,「不可能发生地震」的地方,一旦发生地震,有可能会是一场强震。美国地质局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报告书,就以Mw7.0级为巽他板块稳定地带有可能发生的最严重震级。
其二,墨西哥市的防范措施,是值得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参考。什么地方的土质会造成场址效应、哪条街的建筑有土壤液化风险、哪些建筑物的结构是完全不耐震、那里的地下设施一旦受地震破坏会造成其他灾害、那里的山坡容易因地震和大雨而崩塌等等,这一切都需要搞清楚,从而至少得以画出风险地图,然后设法应对民间回应。而贪污问题造成的祸害,更是值得各造警惕。以发展利益为甜头,把违建问题一一粉刷掩盖,迟早会出事。
而在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南亚大海啸,造成大马68人死亡,当中槟城(Penang)有38人死亡,吉打州(Kedah)有12人,霹雳州(Perak)2人和雪兰莪(Selangor)1人。
2004年槟城海啸片段(影片取自:YouTube)
另有6人失踪。2015年的沙巴兰瑙地震,更是夺走了18条人命!这也开始提醒大马国人,马来西亚不再是一个无地震无海啸的国家。
图:betify
大马最近几次的地震为2018年3月8日在沙巴兰瑙发生的5.2级地震及2018年5月7日砂拉越美里尼亚发生3.9级轻微地震,这样的现象已经是不正常了,也狠狠的给大马零地震这说法刮上了狠狠的两大巴掌。地震安全意识的推行,不应再拖了。
Like Rojaklah Facebook!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~
【大馬&新加坡最漂亮正妹】你Follow了嗎?